年,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.6億人,占總人口比重的18.7%。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,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日益凸顯。
“老年人健康問題,事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、無數家庭的幸福美滿和整個社會的和諧安寧。關注和推進老年人健康工作,既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,也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,意義重大。”
老年人的飲食習慣、子女及其陪伴狀況、經濟條件、社會參與程度、對退休生活的適應能力等都會影響到身心健康。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須多措并舉、綜合施策。針對目前我國身心健康服務體系不夠健全、管理和服務能力滯后等問題,應從深化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高度入手,在加強養老保障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上,不斷優化身心健康服務,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。
一是要高度重視全民心理素質尤其是老年人身心健康問題。鼓勵各地將加強身心健康教育與服務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,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,加大全民心理素質尤其是老年人身心健康教育與服務的財政投入。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,提高基層精神衛生醫療服務能力,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高度關注農村留守、空巢等家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,使農村老年人也能有機會接受心理健康相關知識與信息。
二是充分發揮社區作用,加強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務供給,全面開展“老年人身心關愛”活動。社區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間,有條件的地方應搭建基層身心健康服務平臺,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立心理咨詢室,配備健康檢測人員。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,積極組織面向老年人的讀書、棋牌、健身等社區活動,促進老年人之間互動交流。同時要強化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,充分了解與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及具體需求,加強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評估與干預。
三是著力加強老年人身心健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。加強應用型身心健康專業人才的培養,鼓勵養老護理、老年管理與服務、醫學、社會工作等專業開設老年人健康相關課程,依托養老院、科研院所等建設一批健康實踐基地。加強精神科醫師、老年科醫師、醫務社會工作者、社區工作者等老年服務從業人員的健康知識、治療技能與倫理道德培訓,提高對老年人常見身心健康問題的識別干預能力,實現從業人員理論素養與實踐技能的全面提升。
專家建議,要大力扶持健康類社會組織發展。充分發揮健康類社會組織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,支持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、咨詢、查體等服務,完善社區、社會組織、社會工作者“三社”聯動機制,不斷提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。鼓勵具有健康相關專業知識背景的志愿者,積極通過“鄰里守望”等活動,向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、免費查體等服務。
濟南格利特科技有限公司
家庭醫生是家庭醫療保障服務
“家醫智能簽約隨訪包”可協助基層醫務人員為所在轄區居民進行家庭醫現場簽約服務、高血壓與糖尿病健康管理、肺結核病健康管理、精神病健康管理、老年人健康管理、中醫體質辨識管理、健康數據的智能采集等服務。快速為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,完成家庭醫生簽約,同步將檢測數據及時上傳至服務平臺,有效開展慢病隨訪、健康干預、健康教育等服務工作。解決基層工作強度大、人工成本高、管理難、居民體驗差等問題,實現互聯網+慢病隨訪+家醫簽約服務,實現數據互聯互通。由智慧化替代“純手工”,切實為基層醫務人員減負,把簽約履約服務做實做細,打造隨訪、康復、家醫一體化服務模式,全周期提升服務維度,實現服務流程的智能化、一體化、數字化。